返回列表 发帖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是今年的主席啊!?!?!?好有爆点的选择!!!
想想看他也算是近年来的不二人选了。

TOP

去年昆汀当主席被骂得,今年威尼斯还是值得期待的。

今年两个官方竞赛单元的评委会主席都是少壮派,“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是贾樟柯。外媒评论:“他们将缔造一个新的威尼斯,二人的最终决议将让世界看到他们对于电影的最新解读与判断”。看来马可·穆勒执掌的最后一届威尼斯还是靠谱的。

TOP

金马奖前评委主席焦雄屏:三大电影节都堕落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1日12:17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彭骥

  二三十年前几乎场场不落地频繁往来国际各大电影节,如今却有点意兴阑珊,焦雄屏认为,海外电影节对她的意义越来越小,而戛纳、威尼斯、柏林这欧洲三大电影节已经堕落,日益成为变相的明星时装秀及电影公司的广告平台。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大幕拉开,全球电影人欢聚水城,以影会友。电影节期间,晨报将邀电影业界资深人士,纸上设坛,交流他们往来各大电影节的经验心得,畅谈三大电影节的各自特色,并对国内惟一的国际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微博)建言献策。这些业界名流中,有名誉海外的导演,有执掌一方电影节的掌门人,也有电影公司代表。今日,由中国台湾金马奖前评委会主席、“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微博)率先开讲,明日“陈嘉上(微博)议电影节”敬请期待。

  来往海外电影节

  “那时它们很纯粹”

  晨报记者:初次参加海外电影节,是什么情形?

  焦雄屏:具体时间已经说不准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电影在国际上还没起来时,我就已经开始参加华盛顿影展、纽约影展等,参加一些座谈会、研讨,建立业界人脉。稍晚点去了多伦多电影节,那是去当评委了。反正要么是参加学术性论坛,要么就是当评委,差不多都是以学者身份去的,主要还是为了建立台湾电影与国际交流的桥梁。电影节期间,倒很少去参加酒会,还是以看电影为主,或者去跟国际电影人谈事情,也认识一些崭露头角的创作人,和电影节的领导见面。那时,海外电影节远没有现在那么多,整个过程都非常纯粹,让你真正感受到电影的魅力,是件非常过瘾的事情。那时,网络还没有盛行起来,手机也没被广泛使用,发个文章,还得通过传真机,一页一页地传。那时,我压力还蛮大的,战战兢兢地学习辩论技巧,做实际的研究,学会一些观点的对抗。那时,媒体关注点也集中在电影,能写出深度分析性的文章。这是早期啦,还是古典电影节的时候。

  晨报记者:海外电影节对于你个人的意义,有什么变化?

  焦雄屏:20年前,我几乎没间断地跑海外电影节,现在我很少去电影节了,经常缺席,偶尔去下鹿特丹影展、戛纳电影节。首先是海外电影节对我的意义少了很多,对我来说,原本它最大的作用是信息交流,但现在可以通过很多其他途径很方便地了解到,在那儿放映的片子,不到三四个月也就能看到了,和国际友人的交流也无需非得再跑去电影节了。另一方面,我觉得很多海外电影节都沦陷了,欧洲三大电影节都堕落了。这些年,三大电影节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电影节主办方没有用心去选片,或者所托非人,更注重观光效应,都看重来了哪些好莱坞明星,都在说红地毯,说好莱坞大片的首映,明星把它当成了变相的时装秀,电影公司当它是做宣传的广告平台。以前在戛纳,我喜欢看完片后的“大堂讨论”;现在,明星光芒盖过了电影本身。虽然更热闹了,但对我的吸引力反倒少了。

  比较三大电影节

  “柏林定位最模糊”

  晨报记者:怎么看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特色?

  焦雄屏:戛纳电影节,参与人数最多,有最严明的制度,也拥有最好的资源,交易市场是最大的,媒体资源也是最丰富的,现在更是越来越星光熠熠。它的选片水准、质量,似乎永远高出一格。对电影人来说,要去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应该是最有吸引力的。威尼斯电影节立足于观光效应,它的城市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旅游资源,但产业味比较淡,没有电影交易;虽然近年来也学戛纳,在向明星妥协,开始产业化,但还是相对强调艺术性。柏林电影节算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定位最不清晰的。过去,它比较看重同性恋电影,李安《喜宴》等就是在那儿拿的奖。周边比戛纳、威尼斯可选择的住宿地方也多,交通便利。不好的地方,就是柏林冬天太冷,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它举办的时间又恰逢农历新年,吸引力又降了点。

  晨报记者:怎么看台湾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当下状态?

  焦雄屏:我觉得,不光是对台湾电影,这些电影节对整个华语圈,都跟不上时代了。首先,他们现在才刚看懂我们以前的片子,印象还停留在那个阶段,忽视整个地区新片的诞生,或者是匆忙到没有能力去接受新变化。第二,它们的选片乱了,迷信自己的所谓名牌,形成就那么几个电影人把持的局面。第三,在他们眼里,华语电影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第三世界范畴。台湾电影自然是华语片中更小的一片。选艺术片,同一个水准的电影,欧美的很容易入选,台湾电影就未必了。电影节变得越来越势利,他们现在看重的是韩国片、泰国片。

  晨报记者:这次魏德圣《赛德克·巴莱》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是说明有好转吗?

  焦雄屏:魏德圣是个很专注的导演,我非常欣赏。但《赛德克·巴莱》这次入选威尼斯电影节,一方面是因为魏德圣是名牌,他之前拍的《海角七号》创下了票房奇迹;一方面是它抓住了台湾原住民这个题材,令他们好奇。这些并不说明威尼斯电影节真的了解了有新发展的台湾电影。

  话说上海电影节

  “不要盲目去攀比”

  晨报记者:台湾电影过去常在海外电影节拿奖,怎么看“拿奖害了台湾电影”的说法?

  焦雄屏:不能说是海外电影节害了台湾电影,它们当然帮助了台湾电影的成长。那时,台湾电影刚发展起来,出现主打现实主义的新浪潮,这些电影常去电影节,我直接参与了不少,和国际电影人做交流,得到赞许,形成一股潮流,他们的现实主义发展到形式美学。像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拿下了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开启了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蔡明亮《爱情万岁》等影片在国外电影节拿奖的风潮。1990年到1995年,是台湾电影在国际上有相当高声誉的时代,台湾电影那段时间也总能得到海外赞助,电影人去和国际对话,产生了新的世界观,也给很多台湾电影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所以,虽然说台湾的一些得奖电影,后来可能让观众形成排斥情绪,得奖变成票房毒药,造成社会对得奖电影的误解,但总体上说,海外电影节对台湾电影是起了很大帮助作用的。

  晨报记者:你曾主持金马奖,有向欧洲三大电影节取经吗?

  焦雄屏:当然,金马奖向国外电影节取经很多,比如进行评审制度的改革、建构比较大的创作交易平台、引进国际性观点等。比如,我当时就办了胡金铨、杨德昌、李翰祥回顾展,至今还有余波,最近还有意大利人、法国人感兴趣,希望能把这些回顾引过去,作为认识台湾电影的一个窗口。一个电影节,必须对本土文化有所梳理,形成比较延续的生命力,有文化韧性。

  晨报记者:你怎样看待上海电影节?

  焦雄屏:上海电影节要取得更大发展,评选的公信力一定是最基础的。更为重要的是,上海电影节必须对整理自己当代的历史文化有所贡献,而不是盲目地去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攀比,毕竟人家历史悠久、相当成熟了。而对于一个电影节来说,要形成自己的强项、招牌、特色;没有比立足自己的特色来整理当代文化、梳理历史文化,更对外界有吸引力的了。

TOP

TOP

相较于第一日黯淡的开场,当地时间9月1日,水城威尼斯终于绽放星光:凯特·温丝莱特和麦当娜两位大牌明星带着各自的影片亮相,谋杀了现场记者的无数菲林,最受关注的竞赛片《杀戮之神》更是提前赢得一片“交口”,唯独代表华语片出征的《赛德克·巴莱》惨遭冷遇。


704_448582_709863.jpg



704_448616_233568.jpg



  

《杀戮之神》温丝莱特搞笑



  虽然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和另一位女主角朱迪·福斯特双双缺席,但有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以及两位男主演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约翰·C·赖利压阵,《杀戮之神》这部几乎全奥斯卡班底的作品吸引了所有媒体的眼球,影片试映后更迎来媒体的一致“交口”。

  令人意外的是,时隔11年重回水城的凯特·温丝莱特此次在影片中不顾形象,几乎歇斯底里,一段疯狂的呕吐表演更引发了外国记者的一致关注,将之视为影片中极具喜剧色彩的部分:“你能想象一个奥斯卡影后对着大银幕狂呕不止吗?相信我,那会很有趣。 ”

  对此,温丝莱特本人也十分感慨,她坦言这段表演的确令人捧腹,“我们看着自己都忍不住大笑,你们看到我在电影里吐得很厉害,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真的这么做,所以在一些极端的镜头里,我们还是借用了CGI效果。 ”她还透露,影片拍摄只用了六个星期,在拍摄呕吐等夸张桥段的那天,她的孩子们都亲临现场“监场”,还对镜头讨论个没完,让她觉得非常紧张。但身为一个母亲,她很理解影片中展示的有时甚至是荒谬可笑的故事。

  如此牺牲形象,到底值不值?在温丝莱特眼中,为了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就都值得了,“我很荣幸能参与这部电影,当波兰斯基向你提出邀请时,你真的很难对他说不。 ”




  《W.E》麦姐信心满满



  没赶上开幕红毯,但对自己的导演作品《W.E》充满信心的歌坛大姐大麦当娜还是如约出现在威尼斯。在影片的首映发布会上,麦当娜坦言她对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十分着迷,所以花了三年时间进行前期资料研究,过程虽然痛苦,也几度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凭借对这段历史的热爱,将故事搬上银幕。在麦当娜眼中,过去人们一直将辛普森夫人看成传奇人物,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爱德华八世的选择,“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不想把她拍成圣人,我只是把她塑造成一个普通的女人。 ”

  三年前,麦当娜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肮脏与智慧》带到了柏林电影节并惨遭恶评,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麦姐,此次出征威尼斯,她依然信心满满,坦言刚开始拍电影时的确非常困难,必须对自己的影片有非常大的信心和激情。而影片的主演也纷纷大赞身为导演的麦当娜意志坚强、眼光独到,“在片场她和人的沟通非常顺畅,而且她总能带来笑声。 ”

  谈及两位当导演的前夫肖恩·潘和盖·里奇对自己的影响,麦当娜机智地表示,她向来容易被有创造力的人所吸引,这也是她会先后与这两个男人结婚的原因,“他们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导演,而且他们都鼓励我去做一个导演应该做的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



  《赛德克·巴莱》空有其表



  虽然没有好莱坞明星引人瞩目,但作为今年首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放映的华语竞赛片,《赛德克·巴莱》出动的阵仗不算小:监制吴宇森、导演魏德圣以及主演徐若瑄、温岚、罗美玲、游大庆、马志明等主创悉数亮相了影片的发布会,为影片造势。

  不过,据前方记者透露,影片放映遇冷,不少媒体人给出差评,认为影片一味表现杀戮场面,忽视对人性的思索和塑造,缺少对战争的反思,人物塑造也颇为平庸。虽然影片画面效果精美,几位演员也颇具灵气,但长达2小时30分的影片在叙述上显得拖沓累赘,说它是史诗电影只能算徒有其表,内在精神力量不足。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因为影片从4小时20分的原片长剪为2小时30分,许多杀戮场面的内在根源被删节造成影片缺憾。晚报见习记者 曾索狄 报道

TOP


《赛德克》威尼斯全球首映 魏德圣:入围即肯定



《赛德克-巴莱》中文海报



  新浪娱乐讯 昨日(8月30日),导演魏德圣带着耗资七亿元(编者注:折合人民币约1.54亿)台币史诗巨片《赛德克-巴莱》出征威尼斯影展。被问及出征心情,魏导笑称:“ 很高興,能够入围就是肯定!”,同时魏导透露希望在影展上将台湾原住民的独特文化传达给全世界。

  《赛》片将于威尼斯影展举办全球首映,届时于水都放映的将是二个半小时的精华国际版,台湾媒体试片会将紧接于本周五(9月2日)在台北亮相,将一口气播放上、下集共277分钟完整版本。据悉,魏导出席完威尼斯影展所有行程后,预计九月四日返台,便会立即参加于台北凯达格兰大道的电影首映典礼,与所有曾帮助过这部电影的贵宾及一路支持的影迷一同观影。

  身穿莫那鲁道剪影T-Shirt的魏导登机前表示:“很高兴,能够入围就是肯定,这部电影是台湾的故事、专属台湾特有的族群与历史,这次能在威尼斯影展上放映这部属于台湾精神的电影,充分传达给全世界台湾原住民的独特文化,和台湾这块土地所蕴含的精神,这部电影的一切绝对代表台湾,这是肯定且无法抹灭的。”

  紧随魏导与监制黄志明,主要演员马志翔、温岚(微博)和罗美玲(微博)于傍晚搭机飞向水都,徐若瑄(微博)与安藤政信则另搭班机前往。小马特地准备三套西装赴会,笑说:“昨晚没睡好,太兴奋了!”温岚和罗美玲已备妥礼服准备成为红毯“底片杀手”,三人首度造访水都,都充满了期待。

  《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于9月9日台湾上映,《下:彩虹桥》则于9月30日上映。该片描述了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英雄莫那鲁道,见证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深思后,虽知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文/新浪娱乐台湾特派(郑伟柏)

TOP

《危险方法》发布会 柯南伯格自述与电影节情缘



新浪娱乐讯 当地时间9月2日,大卫-柯南伯格电影《危险方法》在威尼斯举行发布会。《危险方法》讲述了20世纪初,欧洲两位现代心理分析流派大师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一段经历,英国当红影星奈特丽在影片中扮演犹太精神病人,一位对荣格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年轻女人。影片在9月2日水城亮相后,导演大卫-柯南伯格带领凯拉-奈特丽,维果-莫特森和迈克尔-法斯宾德组成的强大演员阵容出席了随后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爆满,对柯南伯格的新片和片中演员的到来,送上了热情掌声支持。今年刚满68岁的导演也幽默不断,主动提及和68届威尼斯影展的情缘。

  翔实准备,剧本细致展现真实历史

  越是众所周知的名人,电影就越难拍,演员表演难度也就更大。为了将人们熟知的历史真实展现,每个人物角色的扮演者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不同的准备工作。听听他(她)们的自述:


  莫特森(扮演荣格):

  在研究许多资料基础上我演绎这个人物。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随便嬉戏。塑造人物的真实是一个困难,但影片首先还是一个悲剧故事片。也许其中会涉及到学术研究问题,但是无论支持弗洛伊德还是荣格学派,说到底只是一个傲气的问题。


  奈特丽(扮演女人萨宾娜):

  维果-莫特森给了我很多帮助。我有一大堆关于荣格的各类翻译资料,并且和心理专家做了专门交流学习。


  法斯宾德(扮演弗洛伊德):

  尤其将精力集中在对剧本的理解上,还要重点考虑怎样掌握好影片如音乐般的节奏。

  风格转变,68岁生日和68届威尼斯影展的巧合

  当被记者问到《危险方法》和导演此前《苍蝇》、《暴力史》、《东方的承诺》等一系列张力十足的系列作品风格不同时,心情大好幽默轻松的大卫-柯南伯格透露,今年3月15日(注:

  《3月15日》还是本届影展开幕影片片名)刚满68岁的自己,正巧刚上68届威尼斯影展,他很乐意此时此刻有所改变。现在拍摄电影,错误少了,后期剪辑速度更快,和从影职业生涯最初完全不一样。不过,同样是尽全力赋予电影要求的一切,他说,”每部电影都与众不同,我尊重它们的特殊性”。

  柯南伯格的心理分析论

  一部有关心理分析的电影拍下来,导演也成为了心理分析专家。发布会上,柯南伯格大谈两位心理分析流派的差别:

  弗洛伊德学派是一门复杂的科学,认为在我们内心都有无意识存在,这是人类意识无法到达之地。而荣格学派更多的是从宗教出发。柯南伯格不失时机的开玩笑,称演员们在拍摄现场就都精神不正常,需要心理医生帮助。(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  刘敏)

TOP

《危险方法》:走火入魔的精神分析

Michael-Fassbender-and-Vi-007.jpg



“喜欢《苍蝇》电影的粉丝不需要钟意这部电影, 但是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们会喜欢它的,何况他们两人的粉丝比我多很多”,大卫·柯南伯格用一种婉转的方式向观众们做如此说明。但是熟悉大卫·柯南伯格的观众知道,在他的电影中,隐藏在人体某段神经末梢深处的某种欲望最终会因一种诱因的出现而得以释放。只是这次他回归到了他电影作品中最本质的东西:心理分析。而且直接选择了人类近代史上精神分析学的三位先驱心理学家的真人真事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显而易见,这种结合注定是大卫·柯南伯格期待已久的,所以在他看到剧作家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话剧《聊天治愈》后,他立马感受到对他自己而言这是一个极其诱人的题材。

  这是一个颇为艰难的故事,因为电影主要介绍荣格、弗洛伊德和萨宾娜斯皮勒林三人从相识到成就各自在心理分析学上成就的那段恩怨。这段恩怨的来源在于荣格和弗洛伊德两人之间从互相敬重到决裂的过程。它是一段友谊的破灭,也是一段爱情的诞生,而所有这些感情的基点在电影中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是荣格接受萨宾娜作为自己的病人开始进行心理治疗开始的,何况治疗的手段是关于“性心理学”的。好了,焦点来了,如何用电影的视觉语言来进行“心理治疗”?!这是一个“危险的治疗”过程,这不仅仅是电影的标题,更是导演大卫·柯南伯格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电影《危险方法》存在着两条线,一是荣格在治疗萨宾娜过程中逐渐由投入的治疗过程转为爱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后陷入难以自拔;另外一条就是荣格在借助萨宾娜的治疗过程中成功取得的宝贵经验,并以此和弗洛伊德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并最终导致绝交。在电影中,弗洛伊德和荣格所代表的不同心理学观点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名词进行辨别,那就是弗洛伊德的“分析”和荣格的“治疗”。在弗洛伊德的陈述中,心理分析学的关键在于分析人的精神状态,进行表述并且最终确认和接受这种状态的存在;而荣格走得更远一些,他认为每个人的心理隐射都是有其发展趋势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得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并且进行诱导和了解个人精神发展的趋势。这两种学说在电影中通过无数次对话进行,但是更重要的是,导演让两个演员直接将两个人的学术状态进行了外在的展示,迈克法斯宾德扮演的看似平静稳重实则忘我得沉浸于工作并充满激情;而维果莫腾森扮演的弗洛伊德则是表里如一的冷静。用人物角色的外在和由此展现的个人性格特点来暗喻不同学说风格的对立,以此表明两个人的友谊本就是一场不太美满的婚姻,暗示了最后的决裂。这确实不可谓是导演别有用心的处理方式。

Keira Knightley and Michael Fassbender Dangerous Method.jpg

  《危险方法》在气氛上承袭了大卫一贯的冷惊悚处理方法,特别是前期萨宾娜的治疗过程(奥拓出现之前);更为重要的是,《危险方法》能让人想到几乎所有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在针对人性最为原始的素材性和死亡时,他总是让人性中充满戏剧性的二元对立,而这个过程在电影《危险方法》中的结构设置中也是一场明显:开头结尾的呼应,人物结局的最终转变……电影中二元转换的契因就是奥拓的出场。这位吸毒的崇尚“摆脱一切束缚”的纵欲主义者最终让荣格完成了一个彻底的转变,也正是这个转变成就了世界精神分析学的先驱者。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危险方法》是他第一部传记片,但事实上他之前的作品《蝴蝶夫人》和《赤裸午餐》也全是按照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但导演很显然希望借此确认电影中那些史实的真实性,并且以此为自己电影所有作品中主角心理状态的转变做一个精神分析的探讨。很显然,导演成功了。而随之成功的还有扮演萨宾娜的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利。出场时萨宾娜被带到荣格所在的精神病院,十几分钟的谈心疗法中,她不时表现出强烈的癫痫症状。电影中这种自毁形象而又极其逼真的角色表演很容易为她在今年之后的颁奖季中让她颇有收获。当然,还有导演大卫·柯南伯格的。(GTW/文)

TOP

《炎夏》亮相遭嘘 导演回应贝鲁奇裸戏必要性


新浪娱乐讯 法国跨越新浪潮和后新浪潮两代人的导演菲利普-卡莱尔带着新片《炎夏》来到水城角逐金狮,它是对新浪潮电影大师戈达尔代表作《轻蔑》的翻新之作。影片在当地时间9月1日晚间进行媒体放映,许多记者以嘘声表示不满。次日午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导演菲利普-卡莱尔率领主演路易-卡莱尔、莫尼卡-贝鲁奇等来到影展新闻发布中心。对观众两极反应早已不再陌生的导演,面对记者直问毫不动怒,坦然比起戈达尔但年受到的观众待遇,已经好了很多。

  翻拍戈达尔《轻蔑》,只取核心精神,像女权艺术致敬

  《炎夏》是导演菲利普-卡莱尔对戈达尔经典作品《轻蔑》的翻拍。不过,如果说两者在叙事的大结构上还可以找到一致,具体内容和氛围则很难说相似了。卡莱尔上解释为避开学院创作嫌疑,《炎夏》只是取原作核心精神,同时这也是向结交30多年的画家朋友费德里克-巴铎致敬,一部献给艺术的作品 。

  在菲利普-卡莱尔眼里,这同样是一部证明女权艺术的作品,影片的编剧有女性参与、表演有女性的空间,故事内容同样如此。正是透过她们,影片展示了一些女性的东西,这是一副女性写生画。

  媒体嘘声: 我的遭遇比戈达尔已经好了很多

  菲利普-卡莱尔作品中特立独行的世界每次都会迎来两极分化的反响,参赛新片同样如此。媒体放映结束后有记者不理解有记者嘘声不满,对次导演如何回应?卡莱尔很坦然,他说比起当年戈达尔《轻蔑》放映时的遭遇更惨。几乎所有观众都离场,除了自己在内的几个铁杆支持者。他还透露影展主席看完影片后,给予了无比热情洋溢的评价。

  艺术世家三代同堂父子情深

  影片中一贯喜欢启用身边亲近人的导演菲利普-卡莱尔,不仅再次让儿子路易担任主演,片中还有导演父亲老卡莱尔的现身。这是如今已经离世的老人在大屏幕上的最后一次亮相,导演情深意切, “我试图将父亲以最真实的形象留住”。而当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谈到媒体嘘声,导演身旁的演员儿子又主动出来力挺父亲的艺术主张。祖孙三代的艺术亲情,令人唏嘘感动。


  莫尼卡-贝鲁奇裸体:距离下重新审视达芬奇绘画

  影片中开篇,刚刚生下女儿不到一个月的意大利性感美女贝鲁奇即裸体奉献,在被记者置疑必要性时,导演卡莱尔自有逻辑原则,他回忆自己14岁起在美院对绘画雕刻开始研究,谈到新作背后的绘画渊源=源和对艺术历史的探索。对于影片中的裸体女人设置: “这是我刻意在距离下重新审视达芬奇的绘画”。

TOP

《炎夏》:菲利普-卡莱尔的世界我读不懂




  作为后新浪潮的著名导演,菲利普-卡莱尔的艺术试验、探索和创新一直令人敬佩。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卡莱尔的作品常常画面怪异,内容晦涩; 尽管和朋友说起导演卡莱尔,他们常会撇撇嘴, 面对这位执着追求的电影勇士的作品,我还是必恭必敬,试图理解他想要在影片中表达的人生理念和处世哲学。不过,这一次,我真得有些想放弃这种尝试的努力了。菲利普-卡莱尔的神秘世界,我怎么也走不进理不清。

  2008年前作《黎明前与你相遇》在戛纳参赛,影片中超现实的叙事和画面,曾经在媒体场收获笑声和嘘声,我好奇这次他会带来怎样的风格和故事。《炎夏》讲述路易-卡莱尔扮演的一位家境富裕的画家丈夫弗雷德里克,通过共同的朋友认识了梦想做演员现在却只能靠跑龙套角色糊口的保罗。这个夏天,他邀请保罗和女友到罗马,和莫尼卡-贝鲁奇扮演的小有名气的意大利演员妻子共同居住,其间发生的情爱琐事、不忠和悲剧。

  《炎夏》有着一下子吸引住观众的开场,如同视觉艺术品,又透着悲壮和神秘,它在倒叙手法中,为影片开了不错的头。不过故事接下来,却一点点让人失望。卡莱尔和年长他19岁的莫尼卡-贝鲁奇在片中扮演一对夫妻,这样的挡配,本身已经算是意外,更令人意外的是,已经是多个孩子的妈妈,原本身材丰满性感的西西里美人,如今身材恢复遇到严重挑战,显得腰粗膀壮,脸上尽管有化妆师的努力,仍有挡不住的疲惫和衰老。和年轻不羁身材修长瘦弱的路易-卡莱尔扮演夫妻,显得怪异而不协调。也许,这正是导演想要营造的超现实的怪异氛围吧。

  在角色选择之外,男女主角的表演和台词,显得如此做作和生硬。贝鲁奇一句 “我相信上帝” 惹来媒体场发笑,一句 “有时侯我想死”又是一阵大笑。菲利普-卡莱尔的儿子路易-卡莱尔, 其作品中一成不变的男主角,也看不到任何表演上的突破和进步,那个浪荡不羁的艺术家形象,放到此前父亲导演的任何一部作品中都会成立。倒是扮演朋友情侣的两位配角,看起来更自然更容易接受。

  菲利普-卡莱尔的很多电影元素依旧可以在新片中觅到踪迹,比如启用亲人出演(本片中卡莱尔祖孙三代同时亮相),又比如那些充满哲理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叙事和对白。还有那些有关艺术、电影、爱情、毒品的元素。不过,看到最后,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感受和收获。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在小资者们的自由放任下营造出痛苦的悲剧爱情,深度在那里,究竟带给我了什么样的感动和启发?

  威尼斯对于菲利普-卡莱尔来说并不陌生, 2005年他凭借一部《规则情人》在此崭获了最佳导演和最佳技术贡献两项大奖。(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刘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