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1362643172.jpg
碟中谍:幽灵协议/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2011)
标准无误的好莱坞大片式精彩,动作场面绚丽,悬念营造合格,人物形象也有棱有角,不过最后一秒拯救地球的戏码却因为结果早已注定而稍显平淡,远不如老汤在迪拜哈利法塔上的凌空漫步来得惊险刺激。

艺术性:★★★★★★★7
可视性:★★★★★★★★8

推荐【第六届雯苑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配角 Jeremy Renner
■最佳剪辑

TOP


伊莲娜 Елена (2011)

MARK:女主(Nadezhda Markina)、摄影

TOP


《我们需要谈谈凯文》|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 英国 | 2011

要拍部警示父母的片子也不用走这么极端吧?再说了母爱就那么至关重要啊?父爱就是附属品,陪葬品,杀鸡吓猴品啊?让我们当老爸的情何以堪???

推荐【第六届雯苑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Tilda Swinton
■ 最佳剪辑

TOP

回复 904# olivivien


    我不能理解,不明白这个悲剧发生的原因。没发现母爱缺失啊,就是儿子一直莫名地和母亲对着干……

TOP

回复  olivivien


    我不能理解,不明白这个悲剧发生的原因。没发现母爱缺失啊,就是儿子一直莫名地 ...
夏理 发表于 2012-4-8 17:43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07418/
于是乎我要向所有人推荐上面那个连接么... 我认为原因是双方共有的

TOP

本帖最后由 clark 于 2012-4-8 18:19 编辑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母子给与受关系的影片,但作为一个突变的个例,也并不适合将其过度社会化。影片的成功主要在其剧本改编以及影像化方面,当然还有演员。

其实说到母子关系,我个人在某个时期后就开始认为并不是那么单纯简单,所以我对这类型影片包括09年的《母亲》的解读就如同当年写的:“在我看来,母子情在绝大部分人眼中是最牢不可摧的人与人关系,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母与子和其它一样是在一种平衡中如履薄冰维系的关系,它的脆弱性可能更致命。一旦那些心结达到了一定程度,“母亲形象”这一最高信仰的崩塌所带来的自我否定比致命更绝望。”

TOP

嗯。。。。可我还是觉得凯文妈已然做了很多努力了,而凯文就是不买账

TOP

本帖最后由 Sparta 于 2012-4-8 18:27 编辑

可能是东方人特有的儒家长幼尊卑关系影响,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缩小父母的错误/缺点而放大他们的爱/优点,因此多数人都认为是凯文自己的错。但任何一个悲剧的发生都是集合了诸多因素的,绝非个体可以独立完成,在这里,除了凯文本身以外,关系最大的应该就是母亲了吧。其实片中这种母亲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尤其是我国的社会大环境,所以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习以为常地认为没什么;但在这种独特案例中,恰逢不巧她遇上了凯文这样先天过于敏感+邪恶因子丰富的儿子,后果确实无比惨痛...

TOP

很同意S的看法,就从中国文学中来看,极难看到关于母亲负面的书写,除了张爱玲自身经历和文学作品中也是一种矛盾情绪的展现,这样都已经被视为大逆不道了。

TOP

细追究的话,凯文最大的缺点(也是优点)则是太聪明、神经过于敏感,换句话来说智商情商都太高,高到长大后父母亲根本无法预料无法掌握的程度。我认为世间万物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再好的事情(譬如高科技高智商等)也不例外,一旦越界就很危险。
小的时候伊娃以为他先天哪里有问题,不然怎么不配合母亲抛回球呢?可是凯文哪里都没问题,相反他聪明的很,作为一个三岁的孩子就知道抛回球这个行为是母亲希望的,也许是因为太聪明看穿了伊娃的想法,不屑抛回,也许真的是和母亲对着干不肯抛回。

说到母亲这个角色,表面上看她没什么大毛病,内里则缺失一些东西,最显著的就是身为人母的喜悦。论坛也有做父母的人,相信提到养育子女,比较正常的一个论调应该是——很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伊娃则不然,她一直都对生孩子放弃事业心有不甘,一丁点都不享受带孩子的过程,只是迫于无奈把这当成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就像豆瓣那个链接里提到的,“她看不懂儿子的逆反,也以为儿子觉察不出她的冷漠,可是小孩有什么不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尤其是对凯文这样非常聪明的孩子来说...

影片整个的母子交流过程,很难发现伊娃对凯文的爱,即使是后来他们到餐厅,母亲尝试和儿子沟通,个人认为也是出于紧张和畏惧的情感多些。或许是占有欲过强,或许像大家认为的和母亲对着干,凯文偏偏要以一种非正常的形式让自己填满母亲生命的全部。这样一来,影片结尾凯文的不确定,反而豁然开朗起来...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