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肉欲知识》(猎爱的人)猎爱一生一场空

   《肉欲知识》(猎爱的人)是《毕业生》导演麦克.尼科尔斯对60年代美国性革命的反思,但它的拍摄手法和映像风格却像是一部英格玛.伯格曼式的欧洲电影,这可能多半是因为摄影的关系 - 《洛克兄弟》、《豹》、《萨奥里孔》、《想当年》、《向日葵》意大利摄影师基斯比尔.莱东诺(Giuseppe Rotunno)掌镜。导演擅于含蓄地在电影中传达性与爱的主题,《毕业生》是对青少年性心理的捕捉,《谁害怕维吉尼亚.沃尔夫?》则是对婚姻生活烦恼的密集型对话,《偷心》是在探讨青年男女间不成熟的爱与性。这部《肉欲知识》则是探讨美国中产阶级的中年男子的性倦怠,他们对待女性的态度,结婚对他们固然完全成为一个包袱,但是四处猎艳却也不见得快慰。
  
   在这部充满对白而情调慵懒的电影中,我们先看到两位男主角,桑迪(阿特.加芬克尔)和乔纳森(杰克.尼科尔森),在四十年代的大学生活中兴致勃勃地追逐异性,编导把两人的性格做成了两个极端:乔纳森是自信和冷静,桑迪是胆小和幼稚。但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 - 猎爱。加芬克尔找到了坎迪斯.伯根,尼科尔森则却抢先和她发生了关系,最后还是加芬克尔与之结婚。十年之后,我们看到渐入中年的尼科尔森住在曼哈顿公寓里,他与那名妖娆的模特安-玛格丽特的同居关系已经貌合神离,整天对她挑三拣四,冷嘲热讽,而加芬克尔和坎迪斯的婚姻也陷入低潮,开始在外面不规矩。在最后一个单元中,尼科尔森又变成了单身汉,大半生的纵欲生活使他异常冷淡,只有依靠风尘女子以仪式一般的伺候来祈求生理上的快感。从大学疯狂到中年危机,他们始终在猎,猎人老矣,猎物渐远。

mary-ellen-mark-0908-pp02.jpg
  
   表面上看桑迪和乔纳森代表的似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前者看重精神,后者沉迷肉欲,但故事发展到他们步入中年以后,才确定导演根本无疑做这种区分 - 这两个男人都是喜欢沾花惹草的瘾君子,不相伯仲。麦克.尼科尔斯的电影一向爱在美国中产阶级对性与生活的问题上做文章,《谁害怕维吉尼亚.沃尔夫?》里乔治.西格尔面对教授夫人的挑逗,《毕业生》里达斯汀.霍夫曼面对罗宾森太太的挑逗,都是青年男性对中年妇女的态势,到了《肉欲知识》中,局面逆转,中年男人成为主动,到处沾花惹草,其结果却是残酷而丧气的,他们猎艳半生,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麦克.尼科尔斯在这部影片里虽没有完全抹杀恋爱是罗曼蒂克的理想,却残酷指出持久的爱情实际上有如水中捉月,遥不可及。片中三名女性分别出现在前、中、后三个阶段,戏份不多,而两名男主角却始终贯穿全片,这种安排明显透露出编导处理60年代男女地位及观念上的差异 - 女性更关心的爱;男性更关心的是性,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享乐主义中生存,把女人当作玩物,可以用金钱换取时候却弃如傅履,如此导致他们对长久的共同生活发生厌倦,乃至心理枯竭,肉体疲乏,这正是美国中产阶级部分男人的真实心理写照,失去性之后的无可奈何与无精打采。
  
   电影中探讨的话题很容易让我想起不久前写的《苦月亮》的影评,《肉欲知识》重男性心理,而《苦月亮》探讨的是男女双方的性心理,但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即:爱大于性,相辅相成。《猎爱的人》呈现出的也是一个阴郁的世界,男女双方都无法从肉体的欢爱里得到能够持续的快乐,没有真爱的性爱将终究流为可供买卖的商品。对乔纳森来说,女人就像是可以上瘾的毒pin,他可以主宰她们,她们也可以主宰他。一旦失去她们,他狂妄与自恋性格就会变成缺少母爱的孩子,他会感到窒息和迷茫。影片最后,已经阳痿的乔纳森,依旧需要女人的爱抚,但他也依然无法得到满足,镜头推近他痛苦闭上双眼的表情,然后轻巧融为一片白衣女郎在冰上翩然起舞,对比的意义传达出复杂的感慨 - 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它被埋于冰底,而冰面上那洁白无瑕的美人依旧在轻歌曼舞。

43435465465.jpg

返回列表